你好,欢迎来到深圳生活网!

央视主持人董倩简历(2)

时间:2014-12-15信息来源:互联网 点击:


在常人的眼里,董倩一路似乎总是伴着鲜花、雨露和掌声。其实,事实远非如此。有一次,记者私底下问董倩,工作中有没有遇到过观众“不买账”的时候。 董倩哈哈一笑:“多了去了,怎么会没有呢?即使到现在,也会听到一些批评的声音,更不用说早些年了。当初,组里有白岩松、水均益这样的‘大牌’,虽然跟他 们不在一个起跑线上,但领导和观众都不会因为你起步晚几年,就会用低一些的标准要求你。你既然来了,就应该做好。所以,早期那些日子挺糟糕的,自己根本找 不到感觉,别人的批评接踵而来,有一段时间甚至觉得干不下去了。”

  开始那几年,她发现观众对她总是不认可,一些同事也失去了最初的热情,不太愿意与她合作,很多议论不期而至……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,主持的节目观众不爱看,收视率不断下降,这种打击无疑是沉重的。那段时间董倩寝食难安。

  董倩清楚地记得制片人时间曾跟她说过:“我挑主持人向来一挑一个准儿,看人还从没有看走眼的时候。可是现在我们的同事,还有领导,都反映你不行,我不能不想是不是我看走眼了。你可别成为我的第一个败笔。”

  那次谈话对董倩刺激很大。董倩说:“当一个主持人不仅要有阅历,有知识,关键还要有自信。今天回想起来,我当时的主要问题在于,什么都没有,尤其阅历不够,我老以一种学生心态面对不同的人,不够自信。”

  一次,董倩做了一个系列专访。但采访效果大家普遍反映不好,说她瞪着眼,绷着脸,特别严肃地质问人家。部门主任还特意把董倩叫到办公室,面无表情地 说:“这里有一份关于你的材料,你拿回去好好看看!”一头雾水的董倩接过大信封,忐忑不安地回到办公室,打开材料一看,原来是北京广播学院博士生导师张颂 写的一篇内参,密密麻麻几页纸,就她主持的节目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分析,并从专业的角度提出了不少非常“尖刻”的批评意见。

  董倩将这份批评材料郑重地贴到办公桌旁边的墙上。她说:“人应该换一个角度看待批评,人家批评我是对我的帮助啊!说明你引起别人注意了,你再也不是一 个无关痛痒的人了。”董倩接着说:“前些年我是个不被人想起的新手,遇到大事需要采访的时候,都没有我的份儿,心里很难受。当别人在前方热火朝天地忙活 时,你知道我在干什么?我心想哪怕你让我帮你们拿架子都行,只要让我参与。但是没有我参与的机会。你说做一个记者,当大事发生的时候你却只在边上看着,心 里会怎么想?”

  不过这一切都过去了。2007年,台里批准董倩去耶鲁大学学习了一个学期。在外国人堆里生活,这对董倩来说还是第一次。在美国的经历,让董倩第一次意 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。美国电视节目中,重要的时段中出现的都是男人,回央视一看,自己也是在重要时段出现。“我是女人,由此我就得出个结论,我也挺重要 的。”董倩说。

(编辑:董子健)
文章热词:

最新文章